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具体详细步骤
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获取能够增加其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型能力的过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吸收了ISO9000管理质量和CMMI管理过程的理念,通过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过程管理来实现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
1. 两化融合项目筹备:对于两化融合贯标的人力、物力投入要从最高管理者下达指令目标,以确保项目的有序进行。在此阶段最高管理者要全面评估一下公司现有的资源,比如信息化的程度,信息化项目预算投入能能投到多少。
2. 两化融合项目启动:正式通知全员参与项目启动,指定好管理者代表,全面覆盖整个业务流程。
3. 两化融合体系培训:对全员进行体系培训教育,系统的学习五个标准文件,分别是《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23020-201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23002-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00-2017),这五个文件重点是要学习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2017)。这个是体系文件的基础。
4. 两化融合调研准备:成立贯标调研小组等,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实施。
5. 两化融合现状调研:根据企业内外部信息、自评估进行调研,着重放在调研企业信息化的实际程度上,调信息化与业务流程是否匹配上。
6. 两化融合对标分析:对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相关要求进行分析,逐条进行对标,整理出不足之处,以便后续对标整改。
7. 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根据诊断的结果,由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提出管理评审意见
8. 确定两化融合方针:完成贯标的方针制定
9. 两化融合识别新型能力:判别企业的信息化能力,确定企业要打造的新型能力是哪个能力。
10. 确定两化融合目标:将方针分解为小目标加以落实
1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框架策划:明确符合企业自身要求的体系文件框架策划
12. 两化融合体系文件编写:根据两化融合文件需求列表,提供企业内部相关制度及文件,全部形成文件存档。
13. 两化融合文件评审与发布:组织相关部门对编写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并发布,由最高管理者宣布体系试运行
14. 体系文件培训:针对不同部门进行相关培训,任命内审员。
15. 体系运行指导:制定体系运行跟踪与整改方案
16. 体系内部审核:出具内审的结果报告
17. 进行管理评审:企业内部的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提出管理评审意见,形成报告初步意见。
18. 两化融合问题整改:对于企业还有的问题进行整改
19. 申请最后评定准备:准备迎审体系文件资料,启动大会宣讲PPT等。
20. 两化融合评定审核:选择评定机构,并签订合同,接待审核老师的现场审核。按排专人陪审。
21. 对现场审核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配合评定机构,参与现场评定,并根据评定机构的意见及时调整。
以上就是整个贯标的具体详细全流程。
以上就是整个贯标的具体详细全流程。

企业两化融合贯标参与部门
根据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的评定规范,为确保贯标效果,本次贯标将建立以公司总经理为最高管理者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该组织在公司内部需要以正式文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主要包括:
1)总经理,担任最高管理者
2)负责两化融合工作的副总经理,担任管理者代表,领导小组组长
3)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确定的贯标范围,邀请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担任本次贯标领导小组的副组长
2、两化融合工作小组,两化融合工作小组向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汇报,主要成员包括:
1)信息自动化运营部主任,工作小组组长,贯标项目总监,负责贯标项目落地;
2)管理体系贯标项目经理,可以选择体系部门或信息部门,负责贯标项目计划、执行、检查等具体工作;
3)管理体系贯标专职人员(内审员),2名,可以选择信息化、自动化及体系管理部门的骨干,主要负责调研、策划、文件编写、审核过程中的协调;
4)工作小组的其他成员: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信息与自动化运营部、办公室、企划或综合管理部(负责规划及业务考核的部门)、设备管理部、技术中心、生产中心等根据需要选择1名主要负责人参与贯标工作小组;
以上人员建议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前与各部门沟通完毕,并共同参加项目启动会议。